【肃北博物馆】与肃北县岩画共存的人类遗址——肃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重大发现

近日,肃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前往海拔3200米以上的盐池湾乡开展文物调查时,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达布西力特几年前在野外巡查中发现的洞穴岩画进行了实地普查登记工作。岩画在肃北县盐池湾乡西21千米S303省道西南11.3千米白架子沟季节河西侧。

岩画主要在岩洞内南侧石壁上,画面共计3组,单体图案有29副,其内容有野牦牛、人物、符号、野驴、不明符号等。作画方法全体徐缓和粗线勾勒两种,其最经典的图像为,绘画家以准确的躯体轮廓和肢体语言将狂奔野牦牛场面表现得非常生动到位。经实地调查,岩画为不同时期绘制,早期用红色颜料绘制,后期采用黑色颜料绘制;早起岩画主要以符号为主,后期绘制的画面主要有野牦牛、野驴、人物等。

由于地质变动,岩洞曾经发生过崩塌,一部分壁画因此破坏。但在岩洞里侧岩画壁附近发现有动物骨、石核等石制品。初步判断,该地疑似史前遗址,曾有一部分人类在此长期生活过。此次共采集标本8件。其中石制品5件、骨块2件。对堆积的夯土、烧土未取样。

这在肃北乃至甘肃省内目前尚属首例,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的发现,不但填补了肃北乃至甘肃地区古代洞穴绘画的空白,还丰富了我国古代岩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为研究西北历史文化,古代艺术的风格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至此,车辆不能通行,我们将车停放后,步行前往岩画点,岩画点位于海拔3800米的半山腰岩洞内,从山脚至岩洞是大概70度左右的陡坡,普查队员穿过河沟,开始爬山,好不容易爬到洞口,刚想进洞,在洞穴口地表上发现狗熊和岩羊出没过的足迹,经过仔细观察后,为了防止山洞里有狗熊,队员们先把随身带的鞭炮点燃后扔到洞口,然后把无人机飞上去观察了一下,确无狗熊动静后还是走进了岩洞。

据当地牧民了解,尤其近几年狗熊日常出没,常侵入附近牧民居住地的彩钢房、毡房。有意思的是,当地牧民说,该区域看护员叫“啊呦”(当地牧民熊叫啊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