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博物馆】古与今的对话——“无墨天书”肃北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对大黑沟岩画的浅谈

肃北岩画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种群、族群、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及其不同的文化因素影响下,不断地碰撞、不断融合,共同创造的璀璨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一起寻找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祁连远古记忆 ,感受肃北大黑沟岩画无穷魅力吧!

这是古与今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超链接。

图片大黑沟岩画肃北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向东41千米处。岩画向我们展示着远古的文化意蕴和原始的生存状况,表达着人类童年的痴心和远景,记录着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等生产生活场景。

大黑沟岩画是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本次我们再组织普查队伍人员,对大黑沟岩画的分布情况,空间位置、保护状况等进行详细普查登记、拍照、绘图等工作。摸清了大黑沟岩画底数,揭开岩画的神秘面纱。

工作人员实地普查

大黑沟岩画最初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生活于大黑沟及其周边地区的牧民群众发现。岩画分布凌乱、数量多,题材、内容丰富。主要内容为生产生活、鹿、马、岩羊、象、符号、人物、狩猎、狼、狗等图形。岩画附近还发现石刻题记、石碓墓等,如“悬泉府主帅张思直”““开皇二十年六月”等。

石刻题记

大黑沟岩画主要采用敲凿、磨刻、划刻三种方法制作,很少有用单一方法制作的图画。创作者根据需要,往往把两、三种方法混同使用。由于刻画年代不同,岩画中出现了压覆痕迹。

岩画中出现了压覆痕迹

经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发现,岩画共计85组,单体画面1千多幅。画面中数量最多的是动物图像,还有狩猎、骑马、骑马射箭、跳舞等人物图像。岩画构图简练、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岩画中相似鸟类画面

大黑沟岩画中一副戴尖顶帽骑兽的女神图腾,造型形象尤为经典,引人瞩目;该磨刻而成的女神崇拜图,虽经历了上万年的风吹日晒,仍然清晰可见。画面绘一正面女性人物,头圆形,头顶戴尖顶头饰,两耳突出,右手向上举起,五指张开,手上拿着植物,左手弯腰,胸部裸露,体态丰满,相似侧身盘坐在一个动物,画面整洁疏朗。

祁连女神图

大黑沟岩画中也有一部分生殖崇拜图像,也有一幅幅生产生活画面。狩猎图表现了单人追猎和多人围猎,犬逐鹿,弯弓劲射,策马奔驰等各种场面。画面上方还有守在远处的狩猎主人等着它们。场景激烈壮观。

守在远处的狩猎主人

交媾是大黑沟岩画中一个鲜明的主题。画面中有时出现生殖器官崇拜图、动物交配的画面,还有一些可能是象征生殖、生育、生息的符号图形。它是远古先民对生殖繁衍的崇拜和憧憬,是对生命延续的向往和讴歌。

生殖岩画崇拜图、动物交配

大黑沟岩画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诞生的文化瑰宝。因岩画数千乃至上万年裸露于自然,日晒、风吹,冰雪侵蚀,地质变化,有些早起画面保存较差,许多岩画都已经风化褪色,难以辨认。

根据文献记载、保存情况、制作方法、岩画风格、石刻题记、岩画的叠压打破现象、周围的石碓墓、画面上动植物来推断,岩画制作年代中少量属骟马文化时期、大部分属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延续到秦、汉、唐;当然,这还需要文博考古专家利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学科手段,对大黑沟岩画进行综合考察。

石碓墓、画面上动植物

大黑沟是整个祁连山脉中最佳之选,该处气候温和,阳光普照,植物茂密、野生动物繁多,极具人类生存;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共存的最佳圣地。

大黑沟岩画自然环境

如何保护好濒危的岩画,如何做好肃北岩画的守护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爱护作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肃北岩画。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